讓人心潮澎湃的徽州先賢故事——《徽州故事》讀后感
來源 : 黃山社科 瀏覽次數 : 11397 時間 : 2017-12-03
黃山市工商局 王雨沐
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說起王茂蔭這個名字,但不知道是什么人。初中看了鄉土教材,才知道他在清朝擔任過多個部的侍郎,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我頓時心生激動,想不到我們村竟然出了這么一個大人物?,F在村中還留傳著他的故事,為他修年譜,將橋命名為茂蔭大橋,墻上刻寫著他的畫像和事跡,激勵著后人。
初中到縣城參加考試,穿過許國石坊,驚嘆牌坊大氣雄偉、獅子威武靈動,特別是牌坊上的“大學士”“先學后臣”“上臺元老”“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讓我內心震動。這么一個大人物出自我們徽州,自然讓人倍感自豪。
后來到外地讀書,途中寄宿在陶行知紀念館工作的親戚,對初中學陶師陶的那么多名句有了更深的理解。紀念館館名是胡耀邦題寫,但未落款。一進館門,就看到毛澤東題寫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和宋慶齡題寫的“萬世師表”,館內的展物和圖像充分反映了他光輝的一生,讓人不禁仰慕萬分。古城內有行知中學、行知小學、行知公園,以紀念這位徽州賢人。我為家鄉有這么一位偉大的人物而驕傲。
幾年前,屯溪新安江邊矗立起三塊氣勢恢弘的大型石壁,稱為徽州照壁。臨江一面為“徽州人文之光”,雕刻著徽州杰出人物的代表。自然有王茂蔭、許國、陶行知,也有教科書上的朱熹、詹天佑、胡適,還有保境安民的汪華、將釣魚島劃歸中國領土第一人的胡宗憲、新安醫學代表人物汪機、張小泉剪刀創始人張思家、新安畫派的海陽四家、珠算統宗程大位、徽派樸學集大成者戴震、“北齊南黃”的黃賓虹、創造無徽不成鎮奇跡的徽商、造就了京劇的四大徽班進京,不一而足。每一次凝視,我不禁心潮澎湃,為這么多徽州先賢而深深折服。
徽州人物燦若繁星,我所知的還是極少數。近來翻閱《徽州故事》,更多地知道了徽州人物的精彩故事。凌唐佐忠烈報國寧死不投降金國,金聲、江天一師生抗清視死如歸,程家檉組織同盟會為革命而獻身,金榜每天夜讀一燈油考中狀元致力新安經學,葉天士創造葉派中醫學,程子謙兩建鎮海橋至今造福后人,吳子敬在無錫蓉湖捐資建橋人稱“吳橋”,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令人感慨良久。書中100篇故事,集中體現了徽州人物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優秀品質,為當代徽州人樹立了標桿。
徽州先賢成就了千古不朽的功業,創造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徽文化,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他們就是一部部書,值得后人細細閱讀,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奮發有為,為建設新黃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