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自來水公司 胡芊
晨曦中的徽州就像是波光閃爍的練江,剪影式的烏篷船,清冽的水面,朦朧的山影,白墻青瓦的街市,悠悠的晨風讓人一時間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沒有喧囂的聲音,更沒有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真可謂是人在畫中行。那些山水草木,那些粉墻飛檐,那些衣衫灰白銀發飄飛的老人,都是有故事的。他們目光沉靜,斜倚著小橋流水,但是透過目光,卻能看到歷史滾滾的煙塵,領略到人生的真諦。
徽州故事猶如一個身穿古雅淡妝的女子文靜、淡雅卻散發著無限的魅力,又如一位國學大師向我們述說著徽州文化的燦爛多姿,其中蘊藏著深奧的智慧?;罩菸娘L昌盛,教育發達,孕育了燦爛輝煌的徽州文化。在社會、經濟、教育、哲學、經學、醫學、繪畫、藝術、印刷、雕刻、戲曲、文學、飲食、科技、工藝、建筑等幾乎涉及社會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徽州人占盡風流,貢獻卓著,文成風、學成派、商成幫、俗益雅,獨領風騷千百年。其中眾所周知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適,大哲學家戴震,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大畫家黃賓虹,珠算大師程大位,新安畫派創始人漸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張小泉剪刀”的發明者張小泉等,他們都是由發達的徽州教育培養出來的杰出人才,不僅在徽州影響很大,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響,充分體現了徽州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從這么多徽州故事敬業篇中看出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奉獻、忠于職守”的優良傳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留下了“執事敬、修己以敬”等話語,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荀子也說“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宋代大學問家朱熹曾解釋道,“敬業”就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即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古往今來,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離不開這樣兩條:一是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二是鍥而不舍的勤奮和努力。這兩條有機結合,就是敬業。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看似平凡,實則偉大,它不僅是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保證。作為供水廠的一線上的普通員工,為了優質供水,我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嚴格執行廠內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工作崗位,嚴格掌握水質情況,按國家及有關規定按時檢測分析濾前水濾后水濁度以及出廠水余氯末梢余氯,認真把好質量關,根據季節、氣候及水質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加氯量和凈水劑量,即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本身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業總是和“愛崗”聯系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情感的進一步升華,是對職業責任、職業榮譽的進一步深刻理解和認識。一個不愛崗的人很難做到敬業,一個不敬業的人,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所以,每個人要真正做到敬業,必須從愛崗做起,,不論做什么工作,不論職務大小,都要立足本職工作,嚴肅認真,兢兢業業,腳踏實地,一絲不茍。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誠信始終是人格不滅的亮色,是社會凝聚的焦點??鬃诱f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在程朱理學的熏陶浸染之下,徽州人特別注重天理良心,普遍講究誠信為人,說真話,做實事,不做假,不騙人?;罩萑说恼\信最為鮮明、最為突出的體現者就是徽商,徽州商人都以“必勤、必儉、必誠、必信”為經商致富之道我個人的理解“誠信”在工作中應該是讓你的同事覺得你是可以信賴的人,比如現在的我是員工級與自己同事和睦相處,不要怕吃虧,多做事少說話,特別是同事之間的是非不能參與,建立好人緣。我認為如果你是部門經理級就要注意對下級要有足夠的信任,交辦的事問下屬有沒有壓力完成你交辦的工作,如果有壓力就到現場親自指導,遇到自己也不會的低調些,跟大家一起幫辦法做,如果只聽匯報不看現場,下屬會欺騙你,你再向上司匯報就成了假匯報,會讓你領導對你失去誠信,所以,多走動,多交談,發現問題只找你的直接下屬,層級管理。對上級要幫助解決問題,忌諱把問題甩給領導,通常是出現問題提出兩個或以上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供領導參選,但每一個的利弊要給領導分析清楚,避免做出錯誤地判斷。當今社會,人欲橫流,堅守誠信為本,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體系的價值觀。這24個字反映的是國家目標、社會取向、個人準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對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繼承,是整合社會力量、凝聚社會共識、解決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我們徽州人一直以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高度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徽州故事》凝聚了社會科學界專家學者的智慧,發掘了徽州文化尊貴的歷史遺產,為宣傳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我們作為黨領導下的一名普通的員工,更要增強平時生活工作中踐行中的自覺,為成功創造出我們這一代的輝煌業績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版權所有: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濱江東路7-7號7樓 郵編:244000
電話:0559-2355439 傳真:0559-2355856
皖ICP備19017007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
掃碼關注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