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黃山市作為旅游城市,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對發展工業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當前已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循序漸進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必要采取針對性措施,精準發力,推動工業超常規發展。本文從稅收視角剖析黃山市工業發展的現狀,論證加快發展工業的必要性,并提出加速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稅收視角的黃山市近年來工業發展現狀
(一)工業稅收先抑后揚。2012年以來,全市工業稅收整體走勢為小幅回收之后穩步上揚。2013年為全市工業稅收的最低點,全年入庫10.69億元,比2012年下降6.5%,工業稅收占全市稅收的比重僅為16.7%。自2013年之后,工業稅收保持增長,2016年全市工業稅收總量達到13.36億元,工業稅收占全市稅收的比重上升至20.8%,2014至2016年工業稅收增幅分別為9.9%、5.1%、8.2%,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市工業稅收向好趨勢未變。2012-2016年還是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持續放大的五年,營改增、促進小微企業發展、鼓勵高新技術等減免稅政策一方面直接減少了工業稅收總量,另一方面又通過降低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活力,提升了企業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經濟持續下行和結構性減稅雙重壓力之下,全市工業稅收的走勢反映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1+12”產業扶持政策效果顯著,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未來提速更快發展的基礎較為扎實。
(二)區縣發展差異較大。分地區看,各區縣工業稅收發展趨勢不一致。歙縣發展勢頭最好,從2012年的2.24億元遞增到2016年的3.2億元,年均增長9.3%,5年來增收的稅款占據全市總增收量的半壁江山。屯溪區緊隨其后,年均增長6.1%,增長點主要來源于市開發區(稅務部門將市開發區稅款核算在屯溪區)??偭孔畲蟮幕罩輩^和總量最小的黟縣處于同一發展水平,年均增幅分別為3.2%、3.3%,徽州區工業基礎較好,近年來受經濟形勢影響發展減緩,有必要加快轉型升級再次提速。祁門縣和休寧縣微幅增長,年均增幅分別為0.4%、0.2%。黃山區是唯一總量下降單位,從2012年的0.89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0.82億元,年均負增長2.2%。各區縣工業稅收發展對比情況反映了工業企業所處地域環境的差異,東邊區縣發展明顯好于西邊,以旅游為中心的區縣發展工業明顯弱于其他區縣。同時也要看到,歙縣工業一枝獨秀的走勢證明了旅游地區大力發展工業完全能夠實現快速增長。
(三)主導產業平穩發展。從工業內部行業入庫稅收看,整體趨向平穩發展。4個主導產業2016年合計入庫稅收5,13億元,占工業稅收的38.3%,比2012年增收0.52億元,年均增長2.7%?;瘜W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精細化工)2016年入庫稅收2.16億元,年均增長6.4%,行業領頭地位進一步強化。食品制造業和精制茶制造業(綠色食品)2016年入庫稅收1.09億元,年均增長1.6%,增速較低主要是精制茶制造業受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政策影響稅負下降,行業規模擴大但入庫稅收減少。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電子)2016年入庫稅收0.94億元,年均增長5.4%,受家用小汽車普及和市場競爭正反兩方面因素影響,優勢地位有待強化。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綠色軟包裝)2016年入庫稅收0.96億元,年均下降4.6%,行業稅收下降主要受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影響。行業入庫稅收發展趨勢反映了黃山市主導產業作用較為突出,但行業集中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周邊比較超出預期。從全市工業稅收與全省、周邊市比較情況來看,黃山工業稅收雖然總量小、占比低,但發展趨勢向好。黃山2016年度入庫工業稅收13.4億元,占總稅收比重為20.8%,占比與2012年相比提高1.1個百分點,工業稅收年均增幅為4.1%,比總稅收年均增幅高1.5個百分點。而同期全省和宣城、池州工業稅收占比呈下降趨勢,分別下降6.9、9.5、0.2個百分點,工業稅收年均增幅低于總稅收年均增幅,分別低4.6、6.2、0.2個百分點。唯有安慶發展方向與黃山一致,2016年工業稅收占比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7.7個百分點,工業稅收年均增幅比總稅收增幅高3.9個百分點,但這超快的發展速度主要來源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入庫稅收的大幅增長。黃山工業稅收的逆勢發展反映了全市較好處理了發展工業與旅游開發及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新型工業化道路切實可行,工業企業與周邊城市相比,抵御風險和市場競爭能力更強。
(五)重點企業發展分化。從重點稅源企業來看,5年來15戶重點企業(入選標準為全市2016年入庫稅收超1000萬元的企業)合計入庫稅收年均增幅為3.4%,比同期全市工業稅收年均增幅低0.7個百分點。15戶企業中有6戶企業負增長,龍頭企業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入庫稅收從2012年的10870萬元下挫至2014年的8787萬元,之后回升至2016年的10086萬元;昌輝汽車電器股份公司降幅最大,從2012年入庫稅收4685萬元逐年下滑至2016年的1317萬元,年均下降27.2%。其余9戶企業保持增長,其中安徽新遠科技有限公司、黃山金馬股份有限公司、黃山市龍躍銅業有限公司年均增幅分別為35%、30.8%、20.4%,是黃山工業企業的亮點所在。重點企業繳納稅收的整體趨慢以及部分企業的兩端分化反映了全市工業企業中既有小富即安、進取心薄弱導致發展滯緩甚至倒退的典型,也有主動轉型升級,在市場競爭中找準定位跨步發展的范例。 二、黃山市加速發展工業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發展是硬道理,黃山市有加速發展的迫切需求,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的工業理當成為經濟高速發展的增長極。首先,近年來黃山市工業在市委、市政府“做強二產”方略的指引下,克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轉型升級壓力大等困難,保持一定幅度增長,為未來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其次,黃山市的產業結構中,一產不具備大發展的地域條件,以旅游產業為核心的三產受景區承載能力有限、本地人口少等因素制約未來也難有大的突破,唯有二產中的工業最值得期待。最后,工業具有穩定性好、關聯行業多等特征,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工業加速發展必然會延伸、傳導到其他行業,從而推動地區經濟形勢好轉和持續繁榮。
(二)工業加速發展為旅游業注入活力。長期以來,總有一種言論認為黃山市作為國際旅游城市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應限制發展工業,這顯然是一種片面和浮淺的看法。市委、市政府對此有明確的態度,先后提出了 “以旅游經濟為中心,以工業經濟為支撐”、“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指導方針?!盁o工不富,無工不強”,工業是不可拋棄的重要產業。工業與旅游業并不存在發展矛盾,工業的發展可以給旅游業注入更強勁的活力,在這一點上國際上早已有成功的范例。最顯而易見地是工業發展帶來的稅收能夠為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財力保障,從而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的發展層次和承載能力。我們所要做好的是嚴格控制工業的準入標準,將對環境有影響的企業拒之門外。
(三)工業加速發展的條件日益成熟。時至今日,黃山市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越積越多,已具備了“化蛹成蝶”的可能性。首先,交通樞紐地位日益鞏固,黃杭高鐵即將通車,昌景黃高鐵、池黃高鐵、德上高速、黃千高速、蕪黃高速有望開工,未來高鐵、高速公路網的輻射范圍將更廣闊。其次,工業園區基礎設置日益完備,絕大部分工業企業已入駐園區,產業集聚和區域集中的成效逐步顯現。再次,綠色食品、汽車電子、綠色軟包裝、精細化工四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未來主攻方向。最后,工業配套上下游行業良性發展,物流、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等服務業看齊、接軌周邊大城市,“稅融通”、“出口退稅貸”等政銀擔保合作業務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四)工業加速發展是歷史必然選擇。我國正處于加速工業化的重要節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給工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圍繞改革,所有工業企業都將面臨方向選擇和生存考驗。黃山市工業雖沒有 “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的迫切需求,但由于工業產品生產和消費在時空上可以分離的特性,參與競爭的市場更廣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方面仍大有可為。此時如果對改革大勢漠然待之、對已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任其隨波逐流,必將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歷史大潮中退居弱勢地位。因此奮力爭先、奮勇向前才是當前正確的態度,唯有在各個方面都先行一步,用加倍的努力來提速黃山工業發展,才能站穩歷史潮頭,不辱使命。
三、黃山市加速發展工業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招商目標,新老合力做大規模。黃山市工業發展依賴老企業的循序發展遠遠不夠,必須要出實招、壯實業,在鼓勵老企業跨越發展的同時引入新生血液。一是修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和考核辦法,增加和完善有利于引進工業企業的條款,采取各種新型招商方式,深入開展專業、精準、定向招商,強化全過程服務,確保項目能落地、投產快。二是加大本地企業扶持力度,給予外地企業的優惠政策,同等給予本地企業家和創業者,激發和保護全民創業的積極性,營造優良、平等、公平的競爭環境。三是繞開黃山市環境承載能力有限、人口少等阻力因素,堅持不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項目,鼓勵企業實施“零地技改”和“機器換人”,引導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四是妥善處理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將招商決策標準定為能否積累和守護黃山市的優勢特征,對稅收產出遲但潛力大的企業要有足夠耐心,努力培育一批前景遠大、發展穩定的工業企業。
(二)爭取政策支持,由點到面匯聚優勢。從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看,深圳、浦東等特區、新區的大發展與國家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當前黃山市在向上爭取政策、積累政策優勢方面仍大有可為。一是整理、歸集國家、省已出臺政策,研究扶持政策、優惠政策與我市的契合點,鼓勵企業適用政策,盡最大可能活用、用好已有政策,避免出現“騎驢找驢”現象。二是政府各部門、各單位以及各大國企要有發現政策利益的敏銳嗅覺、寸土必爭的責任意識,在政策出臺前、決策做出前及時向上級表明訴求,為黃山市爭取更多的政策利益點。三是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范圍內,積極爭取產業、行業扶持政策,用優勢行業的先行發展來帶動工業發展環境的改善,用產業擠出效應來倒逼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四是珍惜安徽納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地區、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歷史機遇,黃山市不僅要搭上車,還要坐前排,爭取套上更多的政策光環,從而在融入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處于更為有利地位置。
(三)融入區域發展,自覺定位功能角色。黃山市雖未入選長三角城市群陣列,但規劃中的宣城、池州、安慶、杭州地域上已形成對黃山的包夾,未來必然會帶動經濟協同發展。一是提速交通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強黃山交通樞紐地位,拉近黃山與長三角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充分展示黃山的便捷與優勢,讓投資者自覺自愿地在黃山發展實業。二是加強工業與旅游業、文化產業的聯動發展,鼓勵生產具有徽文化特色、科技含量高、實用性強的旅游商品,推廣非遺產品和徽州特色食品生產過程參觀游、體驗游。三是研究周邊長三角城市工業發展的特征、優勢和發展方向,結合黃山工業的實際情況,找準站位并強化發展,從而將黃山工業打造成區域產業格局中的重要構件。四是充分發揮三省交界的地域優勢,在東向融入的同時加強與衢州、上饒、景德鎮的經濟合作,特別是要在工業發展上盡可能互通有無,避免出現同行業、同類型企業惡性競爭。
(四)搶抓時代機遇,改善供給質量效率。供給側改革是當前時代的重大機遇,黃山市工業企業應在提高投資有效性、培育新供給、優化供給結構方面做文章,實現高端、高質、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一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市場調研,跟蹤需求發展階段和需求潛力空間,用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發現需求盲區,挖掘和塑造新需求,讓清晰地需求為供給側改革提供牽引。二是通過生產創新、管理手段創新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用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的創新增加產品種類,提升產品性能,豐富產品包裝,使供應端的創新成為供給側改革的內生動力。三是重視流通渠道建設和供應鏈條完善,選擇最適合產品的實體營銷方式,打造便捷的售后質保服務體系,鼓勵企業成立電商部門和電商分公司,線上線下兩翼齊飛確保供需兩端通暢。四是加大廣告投入力度,研究廣告投放策略,把握適當的廣告時機,選擇最佳的廣告媒體組合,提高廣告投放精準度,爭取用最少的錢達到最優的廣告效果,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宣傳企業實力。
版權所有: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濱江東路7-7號7樓 郵編:244000
電話:0559-2355439 傳真:0559-2355856
皖ICP備19017007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
掃碼關注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