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約文化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我市社科專家赴祁門閃里鄉村考察調研
5月9日,市社科聯組織我市社科界專家學者赴祁門縣閃里鎮桃源、磻村和文堂等古村落調研,并在文堂村召開座談會,重點就文堂的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會議由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楊永生主持。
文堂村位于祁門縣閃里鎮北仙寓山麓,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祁門縣委宣傳部派駐該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的陳昌奉認為,由于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文堂村多剩下老人和婦女,田地無人耕種,土地拋荒現象嚴重,鄉村的發展需要靠旅游帶動。文堂鄉約文化從明代一直延續至今,是鄉村振興的優勢。2017年,文堂實現脫貧并列入省級“美麗鄉村”。祁門縣文旅公司入駐文堂,投資300多萬元收儲文堂的十幾套民宅和村莊土地,并修建明代一座孝廉牌坊,掀開文堂村旅游發展篇章。目前,文堂正依托黃山市祁紅文旅公司,致力發展農業觀光和田園綜合體項目,同時籌建中國鄉約展覽館等,這些都會成為文堂村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聽取陳昌奉對文堂發展現狀和鄉村振興優勢的介紹后,楊永生說,此次對閃里鎮三個古村落的考察調研主要是為了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了解祁門西鄉的徽州文化,為文堂的鄉村振興助力。與會的徽學專家一致認為,文堂的鄉村振興擁有自然和文化雙重優勢,特色明顯、潛力無限。
現駐閃里鎮港上村村扶貧工作隊長、市文化委黨組成員陳琪認為,文堂處于祁門深山的文化腹地,鄉約和文書文化現象特殊,全國少有。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文物、文化的修繕和整理,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土壤。
黃山市城建設計院院長陳繼騰認為,文堂村要實現鄉村振興,第一步要做好傳統文化的普查、整理和保護;第二步要對現有的人文資料進行提練,將這些文化資源轉化成市場資源;第三步要跳出文堂看文堂,以旅游促進保護,以保護帶動鄉村,通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黃山市地方志辦公室原調研員翟屯建表示,文堂村自然和文化生態很好,在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少一些人為破壞,保護好這里的自然和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村民的生活當中去。
黃山學院文學院教授黃立華表示,文堂村傳統文本的鄉村文化是以鄉紳為主的自治組織,內涵十分豐富,它與我國當前依法治國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互為融合,相互補充。文堂村的鄉村振興可對這種文化個性進行全面塑造。
市社科聯原黨組書記陳平民表示,文堂鄉約文化一直影響規范并維護傳統鄉村的秩序,通過不斷的完善改進,對當前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
黃山市政協原副主席、民革黃山市委原主委程永寧說:“通過走訪,感覺文堂村目前的形象效果略次于桃源和磻村。尤其是家家戶戶鎖門的多,村中勞動力極少,這是目前中國鄉村的共性問題。但文堂的山水、田園和生態空間完整,這里的地面遺存和古村落肌理具備鄉村振興的要素條件??伤苄詮?、發展潛力大?!彼J為,文堂的鄉約方式在徽州文化中首屈一指,值得保護和挖掘,是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和道德秩序重要的文化因子。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興旺,文堂村正在引進企業發展農業和旅游,規劃一定要做好,要尊重專家的意見,要和當地村民取得一致,要創造積聚人氣的新氣象。
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楊永生強調,文堂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要注重點面結合,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鄉村體系。要以人民為中心,以文堂鄉約為品牌,規劃、產業、發展都要充分考慮百姓的利益,盡可能吸引更多人返鄉創業。同時,在規劃上要邀請本土專家參與才能更接地氣,更好的將徽州文化深刻內涵融入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與會的郗延紅、吳紅彥、余永海等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意見,建議在適當的時機舉辦中國古代鄉約與鄉村振興論壇。認為文堂村旅游發展還處在初始階段,旅游發展思路還比較狹隘,建設資金匱乏、旅游人才更是緊缺,應找準著力點,逐步扎實推進。
據悉,文堂村自古人才輩出,明清兩朝,詩人、理學家、書畫家層出不窮。尤為出名的是明代理學家陳履祥、陳昭祥兄弟,為當時江南一帶的大儒,在南京、宣城一帶開館授徒。陳履祥是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的弟子,受王陽明心學影響極深。1572年,陳履祥受老師王陽明的《南贛鄉約》影響,針對文堂當時世風不振的現狀,創辦《文堂鄉約家法》,依靠宗族力量,致力解決村莊社會問題,涉及祖先墳塋管養、山林保護、爭訟處置、家庭關系等諸多內容,是當時村莊自治的典范文本。依靠《文堂鄉約》,文堂村始終生態良好、社會穩定、民風和諧。近年來,隨著關于鄉村治理模式的思考日益加深,對《文堂鄉約》的研究更加廣泛。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韓國高麗大學等高校都有專題論文發表。同時,文堂村以《文堂鄉約》宣講為主要內容的祠祭活動,受到社會關注。今年2月9日,文堂村活動被列入安徽省重點傳統文化節目。
版權所有: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濱江東路7-7號7樓 郵編:244000
電話:0559-2355439 傳真:0559-2355856
皖ICP備19017007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
掃碼關注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