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產業聯盟 實現共同發展
——黟縣有農生態有限公司探索發展規模農業的調查與思考
黟縣有農生態有限公司(簡稱“有農”)是一家以糧食規模種植起家的新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2014年起步興辦以來的短短四年多時間,該公司從探索實施多種方式的土地流轉經營起步,實現從規模種植、糧油加工到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的機械化、專業化、品牌化、標準化運作,闖出了一條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發展之路。2017年1月,“有農”董事長徐海波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業界基層代表走進中南海,參加李克強總理親自主持的座談會,“有農”探索農業規模經營的做法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一、“有農”在短短四年多的經營和發展業績斐然
黟縣有農生態有限公司起步于2014年,當時的公司發起人徐海波總經理敏銳地發現生態優質的糧食消費需求前景可期,果斷地選擇黟縣碧陽鎮屏山村以整村流轉的方式種植生態優質糧油作物,并以多種流轉和合作模式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短短的四年多時間,該公司由起初的糧食種植為主業,發展到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農業產業聯合體,實現了“三個跨越”:
(一)實現了種植規模和種植模式的新跨越。四年多時間,“有農”轄下的糧食種植規模由起初的僅通過直接流轉種植0.3萬畝擴大到現在的1.9萬畝,(其中:由公司直接流轉種植0.7萬畝,由公司托管提供服務面積1.2萬畝),公司通過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生產全流程的生產技術服務,實現從育種、機耕、機插、植保、機收等全程專業化、機械化,既大大節約了生產環節的成本,也以標準化、規范化的田間管理保障了糧油品質,提高了公司規模經營的生產服務和管控能力。
(二)實現了從單純農業生產到產加銷一條龍品牌化經營的新跨越。在拓展種植規模、保障種植品質基礎上,公司自籌資金1200萬元購置廠房、添置高標準的糧食加工自動化生產線,以糧食加工工藝革新提升大米加工環節的有機、胚芽品質,保全營養成分,打造“有農”特色品牌,走以質取勝、以優取勝的路子,為公司創造效益,確保公司不與農民爭利,公司實現利潤由2014年的2萬元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294萬元。
(三)實現了由企業生產、投資向企業、村集體、農戶共擔形成產業聯合體的新跨越。基于不與農民爭利為出發點,在守住糧食生產品質這一底線基礎上,“有農”以組建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村級單位為主體組建分社,并由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形成利益共同體,推行標準化、專業化、機械化生產,實現了從以往土地流轉后由公司雇人從事種植和管理,到現在由種植專業合作社村級分社為單位進行規模種植、集中管理的轉變,減少了由企業直接雇人生產所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和成本,“有農”則以每斤高于市場收購價0.1元的優惠按質議價、統一收購,保障了“有農”自身糧食加工的原料需求和收益來源,兼顧了村級集體組織、種糧大戶和農民(股民)分紅所得?!坝修r”以規模經營上的運作模式創新,得到了鄉、村及農戶的認可,規模種植的觸角已延伸到黃山區、祁門縣等地。
二、“有農”規模經營快速發展的成功之處
短短四年多時間,黟縣有農生態有限公司靠什么得以迅速發展,形成品牌、規模經營及良性循環,帶著這一問題,我們經過深入調研認為,其成功之處在于:
(一)順應市場規律,勇于在創新經營機制、實現農業生產規?;蠈ね黄?。在現行農村集體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體制下發展規模農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順利實現土地流轉、集約經營,是主要依靠政府及村“兩委”的行政力量推動,還是依靠企業自身力量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對剛剛涉足規模農業的“有農”來說同樣是個考驗?!坝修r”起步之初,不光農戶有顧慮,當地村“兩委”也有顧慮,對此,“有農”給出了滿意的答卷,他們結合當地農村實際,逐步探索試行多種途徑實現土地流轉經營,保障村級集體、村民在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中獲益,也為“有農”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一是探索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新形式。“有農”分別在屏山村采用整村流轉、碧山村采用土地托管經營的方式,共直接流轉獲得了7000畝農田進行規?;N植經營,其中:屏山村實行的整村流轉以500斤稻谷/畝/年折算,每年按當年國家糧食收購價計算支付農田租金,同時按60元/畝/年支付村集體管理費,委托村級組織協助處理日常事務; 碧山村實行的整村流轉托管經營,其土地流轉和日常田間管理由村級組織負責,“有農”提供從育秧、機耕、機種、機收到烘干的全程機械化有償服務,切實降低種植成本,并按高于國家糧食收購價0.1元/斤予以收購,實現村集體、農民和企業的“三贏”。二是探索合作社機制下的規模農業新模式,“有農”通過農業合作社為紐帶,以公司所轄的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對接向心力、號召力強的村“兩委”組建種植專業分社,吸收農民以承包經營的土地入社(股),實現規模經營,再由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專業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有償服務,由于機械化、規?;潭雀?,大大節省了農事成本,保障了農戶土地入社(股)獲益和村級集體經濟增收,也有效解決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而出現的土地拋荒等問題,現在,只要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延伸覆蓋的鄉村,都沒有耕地拋荒現象。三是探索以專業服務為紐帶的規模農業聯合發展新途徑。“有農”入駐黟縣之前,該縣的規模農業發展就有一定的基礎,有的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早先購置了一些農業機械,“有農”入駐后,主動與他們對接,并共建“有農優質糧油生產聯合體”,對自愿加入聯合體的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實行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機耕、機種、機收,統一植保服務,統一烘干收購(保證高于國家收購價0.1元/斤),既打消了這些種植大戶的顧慮并有效避免了大魚吃小魚帶來的惡性競爭,也放大了農業生產規?;?、專業化的組織程度和規模生產效益,還分散了“有農”獨立擴張所難以避免的投資和經營風險,使“有農”品牌優質大米生產有了可靠的原料基地和來源。
(二)培育品牌優勢,敢于在優化農業產業化、延伸產業鏈上尋突破。短短四年多時間,“有農”從起初土地流轉興辦家庭農場起家,發展到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靠的是妥善處理好企業自身發展與村級組織及農民的利益,找準定位,穩妥培育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他們立足皖南山區水土、氣候等獨特優勢,高標準定位發展優質有機糧油生產、加工、銷售,“有農”品牌影響力和優質、優價的高端經營策略,保障了公司的經濟效益。一是以深加工為企業盈利點,不與農戶爭利,讓村級集體、種糧大戶和農民各得其所,以利拓展規模種植。“有農”在前兩年的探索形成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專業化水準基礎上,抓住縣開發區一家企業騰籠換鳥之機,果斷籌資1400多萬元購得近20畝土地,并利用現有廠房自行設計建成了一條全自動、無粉塵的高端清潔化糧食加工生產線,所生產的胚芽米、糙米等特色有機糧油產品,因口感好、營養成分保全完好,其產品價格是普通大米的數倍乃至上10倍。有了糧食深加工高附加值帶來的利潤作保障,“有農”才有底氣讓利于民,敢于承諾不與農民爭利,做到凡是政府給予農民的種糧政策性補貼等全部由農戶享有,并按照優質優價原則,保證以不低于國家收購價收購糧食,同時兼顧村級集體組織及專業種植合作社有一定的收入,讓村級組織、農民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好的與“有農”構成“命運共同體”,從而提升了他們按照“有農”的有機綠色生產標準發展規模種植的積極性,保障了“有農”糧油的原料品質。二是以專業化服務為契入點,實行農業生產全過程流程化運作,讓種糧成為年輕人羨慕的職業,以利推進規?;瘜I生產。無論是直接流轉的耕地,還是托管提供服務的耕地,“有農”都實行從選種、育秧、機耕、機種、機收、植保(施肥、噴藥)、烘干等全過程的機械化運作,除了水利灌溉等少數環節需要少量具有農事經驗的老農把關外,其他流程均由農機手運作。公司還與科研院所合作自行開發無人機用于植保,并對外出售和提供無人機植保服務?,F在,在“有農”流轉和托管服務的近2萬畝耕地上,僅聘用107名農民常年勞作(人均負責180多畝),大大減少了農業生產的用工成本。三是以品牌營銷為著力點,充分利用和發揮“有農”品牌的影響力拓展二、三產業發展,以利延伸發展產業鏈。在“有農”有機大米站穩市場、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礎上,公司規劃充分發揮地處黟縣這一國際鄉村旅游熱點地區的區位優勢,利用田園風光、全自動無粉塵高端糧食加工生產線和即將實施的農業生產全程監控物聯網等三大優勢條件,打造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工業觀光旅游,并新建優質食用油加工生產線,進一步拓展二、三產業發展領域,把“有農”這塊農業產業化龍頭品牌做大、做強。
(三)兼顧各方關切,善于在有效整合生產要素及各方面優勢實現共同發展上尋突破。農業生產本身是一項投資風險大、回報期長而又涉及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產業,特別是在我國人均耕地少、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大環境下,盡管種糧比較效益低導致大量的土地拋荒,但農民對賴以生存的底線——土地經營權仍然看得很重,要發展規模農業,只有通過創新經營方式保障農民利益。實行土地規模經營涉及到多方面的投入和投資風險,為了整合各方面力量發展規模農業,“有農”注重把農業規?;a細分到若干環節,并構筑相應的投資和經營主體,既避免了由公司一家獨攬帶來的投資風險,也充分發揮了各方面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進而構建起農業生產經營聯合體,使規模農業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迎刃而解。一是兼顧農村貧困家庭實際,整合政府給予的扶貧優惠貸款購置農業機械,組建農業機械化耕作服務隊。2015年,由“有農”下屬的農業種植合作社牽頭,動員農村貧困戶以自身可享受的小額扶貧優惠貸款入股集中使用購置農機設備,成立有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并按照不低于10%的保底分紅,既確保入股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也解決了“有農”在推進農業機械化過程中所遇到的貸款難題。二是兼顧種糧大戶的實際,吸收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參與,變小規模種植優勢為大規模專業化服務優勢。“有農”在發展規模農業過程中,注重發揮好合作社的服務優勢,組建松散型的糧油生產聯合基地,把以往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已購置的農業機械整合在一起統一調度安排,互補利用,既避免了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追求小而全而過多地投入農機設備帶來的投資壓力和風險,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聯合體內農業生產的規?;M織程度,有的家庭農場主干脆把流轉經營的土地全部納入“有農”統一管理,而以自身購置的大型農機設備入股專業服務隊專門從事機種、機收服務,也避免了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繁瑣事務和買種、育秧、賣糧等經營環節的問題。三是兼顧村級組織的所思所想,依托村級組織牽頭組建種植合作社,拓展規模農業發展勢頭。“有農”堅持農業生產環節的無償服務理念,依托農友種植合作社牽頭,幫助有條件的村組建立村級專業種植合作社,不斷擴大規模種植,并實行從種子購買、育秧、機耕、機種、機收和植保服務價格全公開,確保納入合作社的農業生產各環節服務成本和價格低于市場上同等工作量的成本和價格水平,最大限度提升村級專業合作社的盈利水平,既讓以土地入社(股)的村民有了穩定的回報,也讓村級集體經濟在組織農業規?;a中有了一定的收益,有效提升了村“兩委”工作的向心力。
三、“有農”推進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啟示
“有農”在推進農業規模經營所取得的成功經驗至少可以給我們帶來以下啟示:
(一)山區發展規模農業同樣有所作為。盡管我市山多地少,但仍有一些地方具備發展規模農業的發展條件,特別是我市水土、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發展精致高效農業,而且現實社會中農村勞動力務工外流較多,耕地棄種拋荒面較廣,依托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耕作方式急缺勞動力、又缺生產效率,難免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有農”在深入探索土地流轉經營發展優質糧油生產加工的諸多做法,特別是以合作社為紐帶實現規模經營,變農民為股民,較好解決了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關系不變情況下的規模經營和農業比較效益不高的問題。一些鄉鎮、村即使找不到有流轉意愿的更好的投資經營者,至少可以對接“有農”作為合作伙伴,謀求山區規模農業經濟新作為。
(二)要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能動作用。盡管在規模農業發展上離不開政府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方面的必要投入,但政府投資替代不了農民及規模經營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必須堅持市場導向,讓規模經營者、村級集體組織和農民自身唱主角,遵循價值規律,尋求合作伙伴,探求集約經營,實現長遠共同發展。特別是在農民參與土地流轉、以承包地入股等具體環節上,要讓農民自己做主,并更多地發揮好村自治組織的協調功能,政府至多在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和農機化補貼等共性問題上對實行農業規?;洜I的業主給予適度的補貼,以起引導和促進作用,切莫大包大攬大投入,進而致使財政背包袱、百姓不領情。
(三)要培植比較優勢,形成有凝聚和帶動作用的核心競爭力。“有農”的成功之處在于不與百姓爭利益,把種植環節應有的收益最大限度地留給村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及農戶,讓他們心甘情愿地按照“有農”綠色、生態的標準化從事規模種植,為“有農”品牌糧油加工提供了安全、放心的原料來源,進而保障了“有農”通過深加工環節獲取自身效益,使“有農”更有實力按照既有模式拓展規模種植,提供更加專業、更有效率的農業生產機械化、標準化服務,獲取最大效益。
作者:黃山調查隊 張正東
版權所有: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濱江東路7-7號7樓 郵編:244000
電話:0559-2355439 傳真:0559-2355856
皖ICP備19017007號-1
技術支持:黃山智慧城市科技
掃碼關注
微信公眾號